中國煤炭報:母親的味道
每次休假回家的時候,母親總會提前打電話問:“想吃啥飯?我給你做?!泵棵课叶紩卮穑骸澳o咱搟些面?!蹦赣H又問:“湯面還是干面?”還是一樣的答案:“都行,您看著做?!逼鋵?,母親知道她每次打電話的結果都是一樣的,但還是堅持征求一下我的意見,生怕我吃煩了她的手搟面。隨后母親就依天氣,天熱就做干面,天涼就做湯面,掐算著時間估摸我走到哪里她該下面入鍋,等我一進門就能吃到剛出鍋的鮮面條。
說起母親做的各種手工面,還要數手工搓搓最好,堪稱一絕。我們鄉里人叫搓搓,和現在街上的拉條子相似。記憶里,母親的手工搓搓聞名整個村子。一堆面團在母親手里經過揉、搟、切等工序,最后被搓成一根根細長且均勻的棍棍面。搓好的棍棍面順著案板堆著,貌似要黏在一起,其實不用管。等搓完后一起丟進沸騰的開水鍋里,稍等幾秒,用筷子攪動幾下,它們就會自動分散開來,根根分明。水開三次后,面條就可以出鍋了。煮熟的搓搓泛著白光,像玉一樣,澆上辣椒蒜泥汁,拌著時令蔬菜,入口順滑勁道,地道的關中美味。母親笑呵呵地說:“咱莊稼人吃著實在?!贝謇锏男∠眿D大姑娘都來我家向母親請教過手藝,嫁出去的姑姑隔三差五都要來我家過把癮。城里的小嬸子每逢探親回鄉,有母親的手工搓搓招待便很滿足。
其實,母親不單搓搓做得好。只要有面粉,母親可以一個月不重樣地做各種面食。不同的形態,不同的吃法,口感味道迥然不同。小麥面粉在母親能干的雙手下,各種“盛裝出席”,日子顯得格外富足??粗覀冐澇缘臉幼?,母親滿心歡喜。那時候我們誰也不會去夸贊母親飯做得好,都覺得是很自然的享受。
母親的各種手工面食伴著我們姐弟三個健康快樂成長,她還教會我們許多做人的道理。小時候的農村充滿冒著騰騰熱氣的質樸,不只農具東家借西家用,餐具、廚具、食物也常常在左鄰右舍家中輪流“上崗”。記得有次家里臨時來了幾位客人,饅頭不夠吃了,母親差我去對面五婆家借了三個饅頭。再還五婆饅頭的時候,母親特意蒸了三個很大的饅頭。母親告訴我們:“低借高還,再借不難?!?/p>
在跟母親學做手工搓搓的時候,我學到了和好面講究“三光”,即手光、面光、盆光。后來,我愈發明白了母親喜歡做手工搓搓勝于拉條子的原因。拉條子在醒面的時候要抹上很多食用油,以達到不黏的效果。就憑浪費食用油這一點,母親就不太青睞這種做法。而手工搓搓雖然費時費力,卻是不用抹油的,而且手和案板干干凈凈,煮熟后的口感更加勁爽。
前幾日看見母親一邊吃力地揉著面,一邊時不時地抬起胳膊拭一下額頭的汗珠,我忽然一陣心疼,很多事情母親已經力不從心了。陜西有句方言“打到的媳婦,揉到的面”,意思是說,搟面之前,先要把面團揉得像封建社會被夫家馴服的媳婦一樣乖巧。掌握這樣的揉面力度,做出來的面條才能勁道爽口??梢韵胂?,母親花費了多少力氣才為我們做出一頓可口的面食。
晚上,我特意叮囑母親,小區門口有賣面條、饅頭的,買回來稍微加工一下就好了。母親感嘆道:“現在啊就這么點用處了,啥都干不成了,一天閑著干啥,人閑易生??!”兒子聽到后,連忙說:“我喜歡吃姥姥做的味道,外邊買的不好吃?!蔽覜]有反駁母親,心里卻想,老媽,雖然現在我已人到中年了,但您還是咱家的主心骨。有您在家里才會一年四季飄著麥香味,讓我一直像個長不大的孩子,有依靠、有溫暖、有幸福。
日子清淺,步履蹣跚。母親把無私的愛化作一碗碗可口的面食,傾盡畢生的辛勞養育孩子,也用一生平凡的言傳身教,延續著勞動婦女的傳統美德。